

宜都:爭當全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標桿
- 分類:公司新聞
- 作者:
- 來源:
- 發布時間:2017-11-16
- 訪問量:14
【概要描述】近年來,宜都堅持外修生態、內修人文,以壓倒性力度保護長江母親河,著力做好生態修復、環境保護、綠色發展“三篇文章”,經濟社會發展呈現結構趨優、質量向好、生態變美、民生改善、治理有序的高質量發展態勢。今年,宜都百強再進位,位列第78名,連續6年入選全國百強榜單。
宜都:爭當全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標桿
【概要描述】近年來,宜都堅持外修生態、內修人文,以壓倒性力度保護長江母親河,著力做好生態修復、環境保護、綠色發展“三篇文章”,經濟社會發展呈現結構趨優、質量向好、生態變美、民生改善、治理有序的高質量發展態勢。今年,宜都百強再進位,位列第78名,連續6年入選全國百強榜單。
- 分類:公司新聞
- 作者:
- 來源:
- 發布時間:2017-11-16
- 訪問量:14
兩江明珠,三峽門城。
在鄂西南廣袤的大地上,有這樣一座城市璀璨奪目——
她坐擁長江清江交匯之地,兼具長江大氣開放、包容奮進的豪氣,又有清江靈秀婉約的樸實;
她區位優勢絕佳,位于鄂渝湘三省市交界處、三峽宜昌半小時經濟圈,貫穿南北的焦柳鐵路及兩江航道,滬蓉高速、三峽翻壩高速連通世界,素有“鄂西門戶”“楚蜀咽喉”的美譽;
她是全國百強縣市、全國文明城市、國家森林城市,誕生多項享譽全國的先進經驗。
她的名字叫宜都。
近年來,宜都堅持外修生態、內修人文,以壓倒性力度保護長江母親河,著力做好生態修復、環境保護、綠色發展“三篇文章”,經濟社會發展呈現結構趨優、質量向好、生態變美、民生改善、治理有序的高質量發展態勢。今年,宜都百強再進位,位列第78名,連續6年入選全國百強榜單。
一組數據讓人振奮!今年1月至9月,宜都規模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677.66億元,增長18.5%;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13.2%;固定資產投資增幅13.6%;財政總收入30.14億元,增長14.1%;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9.69億元,增長0.7%;招商引資到位資金281.57億元,增長21.6%。
雄關漫道真如鐵,而今邁步從頭越。作為全省縣域經濟的領跑者,宜都在逐夢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上,一路高歌猛進,一路蹄疾步穩。
轉型 構筑工業強市新優勢
宜都,傳統工業強市。電子信息、生物醫藥、精細化工、新能源新材料、裝備制造等產業門類齊全。
在“共抓大保護、不搞大開發”新發展理念的指引下,宜都狠抓產業轉型,高位推進,成立由市委書記任組長、指揮長的化工產業專項整治及轉型升級工作領導小組,組建推進化工企業轉型升級工作攻堅指揮部,制定出臺《宜都市化工產業專項整治及轉型升級三年行動方案》。
“鎖定目標、倒排工期,把服務化工產業轉型升級放在當前工作的首要位置,全力推進,舉全市之力打好打贏化工產業轉型升級攻堅戰。”宜都市委書記羅聯峰說。
2017年8月24日,隨著楚星化工園區香溪化工有限公司化工設施設備有序拆除,宜都正式拉開首批沿江化工企業“關改搬轉”的大幕。2018年,該市投入120億元,形成“一企一策”方案,依法關停企業4家,轉產企業1家,啟動搬遷入園企業11家,實施技改升級企業10家。
綠色發展不能只算經濟賬。羅聯峰說:“宜都一年工業企業產值約700億元,而化工企業關閉、清理、轉移、搬遷等將會帶來近70億元的損失,產值的十分之一要給環保讓路。但在綠色發展這道必答題面前,宜都毫不猶豫。”
技改,是傳統企業轉型升級、實現高質量發展的“助推器”。2018年,宜都出臺《深化工業技改三年行動方案》,對現有傳統工藝進行技術改造,每年拿出3000萬元獎勵資金,確保3年內規上化工企業全部完成技改升級。截至目前,宜化楚星、華新水泥、鄂中化工等一批企業的技改項目順利實施。截至2018年底,宜都共完成工業技改投資138.4億元。
技改讓一批企業煥發生機。今年上半年,宜都東陽光實業公司實現稅收8.73億元,比去年全年還多出3000多萬元。宜都市玉兔家紡淘汰246臺有梭織機,投資3000萬元更新改造主機設備,形成年產3000噸的織機生產規模。技改實現工業制造向“智造”轉型。數據顯示,今年上半年,宜都增值稅、企業所得稅分別入庫9.5億元、4.4億元,分別增收3.2億元、1.8億元,增長52%、73.1%。
今天的項目,明天的產出。項目是經濟的壓艙石、發展的穩定器。
近年來,宜都把項目作為高質量發展生命線,堅定不移實施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“一號工程”。招商引資工作努力踐行綠色、可持續發展理念,堅持從源頭抓起,不再單純追求項目的規模和體量,將綠色、生態、環保型項目作為招商選商的重要依據,更加注重項目本身的含“綠”量和含“新”量。
2018年,全市招商引資取得歷史性突破,新簽約項目125個,協議投資額504億元,實際到位資金300億元。氫陽新能源、宜昌華昊、江蘇鋰電、欣龍新材料等一大批新能源新材料、精細化工項目落地,成為宜都轉型升級、爭當全省高質量發展標桿的重要支撐。
依托山水資源優勢,宜都加快清江康養產業國家實驗區建設,重點抓好山城水都健康城、青林康養小鎮、三江生態新城、柑橘國家農業公園等項目建設,打造中部地區康養中心。
護綠 刷新森林之都高顏值
10月10日,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、宜都市人民政府與中環聯合(北京)認證中心聯合發布《綠色生活方式指南》?!吨改稀饭?9條,涵蓋與普通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“衣、食、住、行、用、育、游、養”八大領域,對政府、企業和公眾該做什么、怎么做,都制定了詳細的實施細則和量化考核指標,對綠色生活方式提供規范性、示范性指導。
推行綠色生活方式,打造綠色城市標桿。宜都創新體制機制,堅持制度護綠,出臺《宜都市綠色發展規劃綱要》,確立生態產業、生態宜居、生態文化等五大類、40項具體指標,通過推行生態指類管理,實現理念、人文、產業、社會治理生態化;編制實施《宜都市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考評辦法》,健全生態建設目標評價考核體系,壓實生態治理主體責任;出臺《宜都市生態公民建設實施方案》,在全市范圍開展生態文明理念宣傳教育,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。
生態教育從娃娃抓起。課間,陸城第一小學千余名學生和著《生態童年之歌》的歡樂節拍,跳起生態童年之舞。2013年開始,宜都創新開展“生態童年”主題實踐活動,通過生態大視野、生態大課堂、生態大課間、生態大實踐,培育學生環保素養。如今,小小少年成了綠色生活的踐行者、傳播者,他們收集雨水澆花、步行上學,用舊報紙練字減少紙張浪費……
“長江生態修復放在首位,保護好中華民族的母親河,不能搞破壞性開發。”
宜都把修復長江生態擺在壓倒性位置,持續實施森林增長和綠化提升工程,推進長江生態環境保護、精準滅荒、植樹造林、碼頭生態復綠等綜合舉措。
位于枝城鎮三板湖村的湖北楚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,曾堆放1300萬立方米生產高濃度磷復肥后留下的磷石膏,裸露堆放的磷石膏如光禿禿的荒山。該公司建設攔渣壩、滲遮液收集池等安全環保設施,對堆場采取邊坡整治、植被恢復等措施,進行升級改造和生態景觀改造,昔日400畝廢棄礦渣堆場披上綠裝。
滾滾長江水,萋萋兩岸綠。長江宜都段沿岸生態環境明顯好轉。截至目前,宜都完成長江岸線復綠1200畝,植樹11萬余株,復綠長度38公里。
視線回到宜都城區。漫步其間,百步一景。主干道綠化帶、十字路口綠化景觀、大大小小的公園,讓人心曠神怡。截至目前,宜都新增公園綠地236.54萬平方米,人均綠地面積14.11平方米,綠化覆蓋率43.61%;修建和改造清江公園、文峰公園、陸遜廣場等12個綠地公園和35個小游園,實現300米見綠、500米見園目標。
城市有公園,鄉鎮有廣場。宜都以“十鎮百村靚彩工程”為重點,對村莊道路、河流溝渠、荒山荒灘、農村“四旁”實施綠化、美化、彩化、香化,鎮區新增綠化面積87.85公頃。
近年來,宜都持續開展綠色生態示范創建活動,成功創建省森林城鎮3個、綠色示范鄉村45個。宜都榮獲全國森林城市,是湖北省唯一上榜的縣級市。
高效 打造營商環境新高地
問冷暖,提振企業發展信心;問實情,把握企業發展態勢;問對策,化解企業發展難題;問項目,增強企業發展后勁;問思路,明確企業發展路徑……宜都持續深化開展“千名干部進千企”服務活動,以更實舉措服務企業發展,著力解決制約企業發展的難點、痛點和堵點問題,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,取得良好效果。
宜都自2018年8月啟動“千名干部進千企”服務活動以來,市級負責人走訪27家工業企業,搜集企業反饋問題訴求共47個,其中43個問題已現場解決;全市83家單位聯系走訪242家工業企業,收集企業反饋問題訴求共275個,目前已辦結問題263個,辦結率達95.6%,切實解決企業發展難題。全面落實減稅降費措施,宜都出臺推進化工企業搬遷入園、支持企業上市、工業技改擴能、電商經濟發展、設立科創基金等20多項政策舉措。2018年,宜都共為企業減負4.5億元。
“原本要一個多月才跑完的手續,3天就辦好了。”這是宜都推出的“告知承諾制”給宜都市興發化工有限公司負責人帶來的驚喜。為打破審批部門“坐等審批”“串聯審批”,破解投資項目審批難、落地難問題,宜都結合自身實際推出“告知承諾制”,為行政審批“瘦身提速”。
這是一個縮影。宜都是全省營商環境試評價樣本城市。對標江浙地區,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大力推行“證照分離”“照后減證”,鞏固“一網覆蓋、一次辦好”成果,推進政務服務“五級聯通”,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77%,200多個高頻事項只跑一次、一次辦成。加快推進多規合一、多評合一、多審合一、多證合一、多驗合一、多管合一,促進告知承諾制、標準地出讓、局長駐窗等改革舉措落地,建立一站式審批服務平臺,審批平均提速30%,其中建設工程類審批提速50%。
從城到鄉,改革貫穿始終。10月28日,宜都市在枝城鎮召開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成立大會,127個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和287810名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陸續獲頒登記證書和股權證書。
作為全國第四批農村集體產權制度試點城市,宜都市于2017年10月啟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。截至目前,該市基本完成階段性改革任務。全市共清理登記農村集體資產123035萬元,其中經營性資產32173.9萬元,資源性資產面積166萬畝。此次經營性資產股本包括經營性資產、可轉化經營的非經營性資產、資源性資產評估作價三部分,共登記全市股份經濟合作社總股本218421萬元,配發股份30199236股。“戶戶有資本,家家有股東,年年有分紅。”這一美好愿景在宜都變為現實。
城市高質量發展,離不開高素質人才。宜都敞開懷抱,廣納賢才。先后實施“兩江英才”“雙十百千”人才工程,舉辦“宜才宜用·才聚宜都”系列活動,聘請高質量發展顧問13名、招才招商大使33名、鄉村振興顧問123名,組建2家駐外商會、4家兩江英才工作站,確保每年引進200名以上創新創業領軍人才,培育20家高新技術企業,推出200個創新創業發展項目。
搭建人才施展舞臺,解決人才后顧之憂。宜都出臺《宜都市拔尖人才管理辦法》,健全人才引進、培育、服務和激勵機制,為高層次人才落戶、子女教育、配偶就業等提供優質高效服務。截至目前,全市各類人才突破4.9萬人,其中高層次人才近1萬人。
從“抓項目”到“造環境”,從“要你來”到“你要來”,從“父母官”到“店小二”……近年來,宜都結合自身實際,著力打造具有宜都特色的營商環境,樹立“政府圍著企業轉,企業有事馬上辦”的服務理念,像磁鐵一樣吸引著客商的聚集,成為創業的沃土、就業的佳地、創富的樂園。
“宜都正處于依靠發展方式創新、破解難題、補齊短板的窗口期,為推動轉型升級、實現跨越發展,我們要通過‘保姆式’貼心、精準、高效服務,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,助力各類項目加快建設進程。”宜都市市長譚建國說。
舉目已覺千山綠,宜趁東風馬蹄疾。伴隨著高質量發展的號角聲聲,宜都踏著新時代的節拍再出發,正以如椽大筆描繪更加美好的燦爛明天。
掃二維碼用手機看
COPYRIGHT 湖北玉兔家紡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網站建設:中企動力 宜昌 鄂ICP備15011804號
- 在線咨詢
- 公司實力
- 咨詢電話 0717-4828298
- 返回頂部